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清华大学校名及校训由来)
清华大学,位于中国北京,是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它的校名和校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有关清华大学校名和校训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座庙宇,名叫“清华庙”。这座庙宇建于明朝,供奉着观音菩萨。庙宇周围是清澈的泉水和葱翠的树木,环境宜人。村民们相信,清华庙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智慧和福祉。
不远处有一所书院,名叫“清华书院”。这所书院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当时地区内的一所知名学府。清华书院以其严谨的教学和优秀的学子而闻名,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求学。
随着时光的流转,清华书院逐渐发展壮大。然而,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动荡给这所学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庙宇和书院都屡遭战火蹂躏,几经重建。
1909年,清政府在北京兴建一所新的高等学府,旨在培养国家的人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了寻找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和寓意的校名,当时的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办人梁启超先生忆起了那个古老的庙宇和书院。
梁启超先生认为,“清华”这个名字代表着智慧和纯净,寓意着追求真理和学术的高尚品质。他坚信,这个名字与自己的办学理念相契合,能够传递出他对于教育的追求和希望。
于是,梁启超先生将新建学府的名字定为“清华大学”,以纪念那个古老庙宇和曾经辉煌的书院。他希望清华大学能够继承古代智慧的瑰宝,肩负起培养杰出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除了校名外,清华大学还有一句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的由来同样充满了故事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缘起于梁启超先生在清华的一次演讲。梁启超对清华情有独钟,将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华学校念书,二人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家。同时,梁启超本人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他欣赏清华学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1914年11月他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
这句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校训,激励着清华师生们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并时刻谨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
至今,清华大学的校名和校训都成为了学校的象征和灵魂。在这所学府中,学子们怀揣着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坚守着自强和厚德的信念,努力学习,锐意进取。
清华大学校名和校训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学府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更传递着对知识、智慧和品德的追求。它们鼓舞着清华大学师生们在求学路上砥砺前行,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