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台湾夜市曾经的平民美食,为何变得这么贵

2024-10-03 09:00:21 100

每到夜晚,如果不知道吃点什么,但又想出去走走,很多人很容易就会想到夜市。在台湾,夜市曾是评价美食的代名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发现,现在在夜市消费一点也不便宜,真想吃饱的话,价格可能和餐厅差不多。

夜市是台湾的特产,几乎所有城镇都有至少一座夜市。除了本地人喜爱逛夜市外,各地方政府也将夜市作为观光营销的重点。2023年“来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显示,在所有主要的游览景点中,各地夜市吸引的人潮高居第一,甚至超过台北101等著名观光地标。如果对各地夜市进行排名,前五名依次是士林、饶河、宁夏、六合和逢甲夜市。

台湾夜市文化的兴盛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清代汉人移民时期,当时各地庙宇附近自然聚集人潮,也吸引了大批摊贩。台南台江内海旁的大井头,每晚灯火通明。到了日据时代,诞生了许多至今仍相当知名的夜市,如1911年的台北大稻埕,以霞海城隍庙为中心,摊贩一路延伸至现今的重庆北路与宁夏路一带。而另一个知名夜市——基隆庙口,则是在庙宇附近逐渐兴起,至今仍是人们热衷造访的地方。

二战结束后,台湾夜市的发展则贴合都市的发展脉络。以双北为例,美食云集的南机场夜市源自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当地新建的眷村国宅,并请摊商进驻。而三重热闹的三和夜市,其背景则是20世纪60年代台北市周边工业区的兴起,中南部北上的劳动人口需求带动了夜市的发展。

回顾以上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夜市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平价外食的需求。台湾的夜市文化也被日本艺术家林铁臣描述为“著名料理的记录”。然而,时至今日,在夜市消费早已脱离平民层次,随便买点吃的都要花上数百元,还不见得能吃饱。这价格已经足以在一般餐厅吃上一顿。而在夜市,脏乱的环境和没有冷气的户外空间,让不少人觉得夜市的性价比大幅下滑。

另一份资料显示,房价上涨的2023年,人潮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六合夜市假日的造访人次更在2023年10月创下新高。从台湾官方的调查报告来看,过去十年间,台湾本地人对夜市的喜好没有太大改变,但许多大型夜市却注意到民众的消费力似乎不如从前。例如,以美食闻名的宁夏夜市,虽然度过了疫情时期的低谷,但当前的生意仍只有疫情前的八成。而饶河街夜市的生意也仅恢复到过去的五六成。花园夜市更是有不少业者表示,生意确实变差了。这背后的主因之一就是涨价。

按照摊商的说法,小吃涨价的主因在于成本上升。2023年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2.49%,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通膨幅度相对温和,但已创下十年来的次高。其中,食品类涨幅更达到4%。根据央行的说法,台湾物价上涨的根源在于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生产所需的原物料大多依赖进口,进口物价便很容易影响本地的通膨率。

进一步来看,小吃中常见的食材如鸡肉、猪肉、鸡蛋与食用油的价格在2021至2023年间出现了显著涨幅,直到2024年才有所回落。这背后不仅牵涉到原物料价格的波动,也与气候和国际供需变化有关。例如夜市小吃的涨价幅度,有个特别的统计项目叫外食物调查,涵盖了蚵仔煎、盐酥鸡与臭豆腐等经典美食。2022年8月,外食物的CPI年增率达到7.47%,一年后的2023年8月降至3%,但2024年7月又回升至4%。虽然涨幅略有波动,但整体来看确实在稳定上涨,年年涨价。

原料成本上升确实推动了售价上涨,同时,夜市摊贩还要承担另一项成本,那就是租金。台湾夜市摊贩的出租方式一般分为日租、月租和年租,具体租金根据客流量与摊贩所在位置有很大的差异。以高雄几大夜市为例,一日租金大约在250至600元之间,长期租用价格自然有些折扣。而在台北的观光夜市,只要靠近人潮较多的区域,每个摊位的月租金基本上也要万元起跳。对所有开门做生意的店家来说,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涨租,而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台湾各地摊贩的租金一直在上涨。

2013年底,捷运信义线通车,临近车站的通化夜市人潮暴增,一年之内商圈店租的涨幅就逼近三成。时间来到2023年,六合夜市也出现了连续涨租的情况。而在台面上的涨租背后,摊位转租问题更为严重。2021年,花莲东大门夜市爆出违法转租事件,原本摊商承租对象是县政府,每月2000元的租金,但实际上竟有高达四成的业者当起无良房东,以低价承租摊位后转手租给其他摊商,租金翻了超过五倍。

成本上升推动夜市小吃定价上扬,看似合理,但也引发了许多消费者的不满。首先,台湾人经常抱怨每逢原物料上涨,店家就会趁机跟着上涨,但后来原料价格回落后,价格却从未下调。虽然从长期通膨趋势来看,物价很难下跌,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但消费者认为,台湾劳工的薪资增长有限,导致体感贫穷,加剧了对涨价的不满情绪。

与此同时,夜市摊贩不断涨价,但整体体验却没有跟上涨幅。环境清洁度不高,部分小吃品相雷同,部分业者还联合抬价。许多观光夜市瞄准的是观光客,短视的业者只考虑到一次性消费,不考虑回头客,导致食物分量和价格失衡。然而,随着抱怨案例增多,原本只是单一的恶劣体验逐渐形成了普遍的不良印象。夜市声誉受损,“天价卤味”就被认为是夜市走向衰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段时间我们也看到,台湾摊贩数量与营收双双下降,背后有选择增多的趋势,加上餐厅外送服务的兴起,减少了民众前往夜市消费的动力。收入减少后,不少摊贩为了生存维持高价,但高昂的售价与欠佳的体验却得罪了消费者,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当前夜市问题,台湾政府提出了五项措施,包括建立摊贩管理系统、提供星级认证、建立培训与辅导机制、为年轻摊商提供创业与接班协助,以及提升环境美感,提高观光吸引力。但这些措施能取得多少成效,还需要通过实际数据来检验。

总的来说,台湾夜市越来越贵的现象确实存在,背后涉及成本上升、租摊乱象以及摊商经营环境恶化等问题。未来发展如何,我们还需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