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是哪里的古称(丹徒为什么叫“丹徒”?)
足不出户就能领略
丹徒的深厚人文、迷人景色
以及背后蕴藏着的
丰富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一起去探寻
这片土地的韵味与魅力
翻阅其发展的历程
感受丹徒更深层次的风情
跟着小编一起来领略
“文韵丹徒”
今天
让我们来看看“文韵丹徒”
第二期
丹徒名字的由来
丹徒 这个名字
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感兴趣的朋友
跟着小编一起来探索“丹徒”之谜
根据《吴地记》记载
"朱方,秦改曰丹徒"
也就是说,到了秦朝
丹徒这一地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今天的苏南地区
丹徒和溧阳是现存两个最早的古邑名
均为秦朝时期设置
两个地名沿用至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
那么丹徒这一名称的由来是什么呢
对此,有两种说法
谐音说
当代学者认为
丹徒之名源自朱方
朱方之"方"是通名,音义同"邦""朱"
上古急读为一字"朱"(都)
缓读为两字即"丹徒"
始皇说
关于丹徒
还有另外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与秦始皇使赭衣徒凿破长冈有关
所谓赭衣徒,指穿红衣的囚徒
南朝宋刘桢《京口记》
"秦王东游观地势,云此有天子气
使赭衣徒凿湖中长冈使断,因改为丹徒"
这段话的意思是
秦始皇在丹徒游玩时,觉得此地有王气
命三千赭衣徒凿长冈
破坏当地地形以改气势
赭衣徒穿红衣,红色即为“丹”
所以改名为丹徒
秦始皇凿破的长冈是哪里呢
据《徐州记》记载
长冈极有可能是丹徒岘东,丹徒岘指京岘山
京岘山古道
秦始皇凿破京岘山长冈
后人多认为是出于"以厌王气"考虑
但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秦始皇主持实施的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像
选自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
秦汉时
丹徒处于江海交汇处,江险难渡
由于江淮不通,船只北上中原,必须绕行海上
转入淮泗,然后到达黄河流域
造成这样的局面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丹徒位于长江入海口,风险浪急
另一方面,丹徒地处丘陵地区
地势稍高,有水道常淤塞不通
丹徒水道又称徒阳运河
南起云阳(今丹阳),北由丹徒入江
《南齐书·州郡志》
"丹徒水道,入通吴会"即是此意
无论出发点是否为了"以厌王气"
但秦始皇凿破长冈
实际上是对丹徒水道的一次大规模治理
在具体治理过程中,秦始皇主要做了两件事
其一,新开水道
徒儿浦,是丹徒水道入江一段
秦始皇东巡时,大队人马就在徒儿浦渡江
通过凿破长冈,新辟丹徒入江水道
新的入江口较之徒儿浦,西移约有十余里
大大便利了江南船只北上入淮
《京口记》云"今水北注江也",即是此意
其二,利用地形,疏浚河道
通过截直取弯
全面疏浚丹徒河段
使丹徒水道得以与太湖水系相通
秦始皇凿破北冈
增加弯道,可以减低坡降,减缓河水走泄
较为适合像丹徒这样的丘陵地区
秦始皇开凿的河道
是后来江南运河北段的雏形
《至顺镇江志》卷七言
"京口有渠,肇自始皇,非始于隋"
清朝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曾登临京岘山
有感于秦始皇命赭衣徒凿破长冈
写下咏史诗《京岘山》
凿京岘命赭衣徒
名象虽存迹久芜
未及临洮东属海
长城筑罢竞亡胡
海门泛月,清代丹徒画家周镐
《京江二十四景》图册
圌山旧有"海门"之称(镇江博物馆藏)
在丹徒古邑东乡(今属镇江经开区)
秦始皇和圌山的故事流传甚广
圌山,北滨长江,横亘于大港、大路境内
主峰海拔 258.2 米,气势磅礴
为宁镇丘陵东端最高峰
相传此山原名瑞山
秦始皇东巡至此,见此山形势险峻
气象万千,隐隐有王者之气
遂下令将瑞山的"瑞"字去掉左边"王"旁
再用"口"框起来,圌山就此得名
改瑞为圌
这一传说,显然是为了印证"以厌王气"的说法
虽可作为一段谈资,却未足深信
对于丹徒名字的由来
这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