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号什么呢(与这首诗有关,豪迈超然!)
正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古人的名、字、号各有其寓意,不可混为一谈。
其中,名和字一般都是家中父母或尊长取的,不能随意更改。唯有“号”,不受家族宗法、礼仪尊卑等限制,最能体现个人的特点或性格。
古代文人大多都有自己的雅号,而这些雅号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文人自己取的。
第二类是文人在世时他人敬称的。
第三类是文人去世以后朝廷或者后人追封的。
因此,古今比较知名的文人,往往不止一个雅号。
尤其是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可以说是历代文人雅号中最多的一位。
据不完全统计,苏轼的雅号有30多个,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在众多雅号中,我们最熟悉的还是苏轼自取的“东坡居士”。
那么苏轼为何要为自己取号“东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苏轼的众多别号中,为何只有“东坡”最出名呢?
在解谜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首诗。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一生宦途中,黄州是被贬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人生转折极为重要的一站。
在这里,他实现了生命的蜕变,完成了苏轼向苏东坡的进化。
元丰四年,苏轼的好友马正卿前来黄州探望苏轼,见他一家生活窘困,衣食无着落,不得不靠卖官府发的旧酒袋为生。
于是他以自己的名义,为苏轼在城东申请了一块荒地。从此苏轼有了一个坡,诗人开始了农耕的生活。
苏轼为之命名“东坡”,并每日躬耕其中以补贴家用,生活也慢慢有了好转。
这首以“东坡”为题的小诗,就写于这一期间。
许多人读过这首小诗,便以为,所谓的东坡,不过是一块地名,指的是黄州州治黄冈城东的一块荒地。
但其实,“东坡”的得名还与苏轼的一生敬仰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
唐宪宗年间,白居易因上书宰相武元衡遇刺案,被主政者打压,贬到了江州。
随后不久又被贬到了忠州,不过他并没有因此颓败沮丧,反而在忠州城东边种上了花草,并写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城树”,等数首“东坡”诗,以自然为乐。
身处异世,苏轼却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事态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阅读着先贤的人生经历,感受着前辈的豁达淡然,苏轼在经历了世事沉浮之后,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希望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数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皆出于此期间。
读懂了苏轼态度的转变,我们再来看看这首《东坡》小诗,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一“市人”一“野人”对比鲜明,让人回味。所谓市人就是那些奔忙于闹市嚣尘中的俗人,所谓野人就是沉醉山水,悠然自得的田园闲人。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坡头路”正是坎坷人生路,而诗人对待坎坷磨难的态度却振奋人心。就是爱这拐杖点地的铿然声,人生自古多磨难,我就是以险为乐,永不气馁!
其豁达澄澈的境界,感动世人。
在苏轼众多别号中,“东坡”之所以最受欢迎,也许就是因为他告诉我们:人可以一无所有,但至少应该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哪怕贫瘠,但在这块土地上,你可以自食其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让生活回归本来的模样。
“东坡”源于白居易,却成于苏轼。在苏轼手中,东坡由一块荒地,一块山坡,成为了一个人名,一个最治愈中国人的人名。
但愿在我们这长途跋涉的人生里,也能洞见自己的微光,以此来抵抗尘世间的侵蚀与庸常。
顺境逆境,自不必惊慌,黎明伴随着黑暗,希望与曙光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