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买车交强险是什么(强制购买的交强险,有用没,能赔多少?)

2025-03-22 02:58:45 100



“交强险可以不买吗?”

“不可以!不买交强险不允许上路行驶。”



今天来把交强险讲明白!

虽说是冷知识,但一样张姿势。


01

交强险的发展历程,从汽车的发展史说起!

1886年1月29日,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了。

他的发明者是生产发动机的小老板,给马车装了个发动机,就变成“汽车之父”了。

创新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创新就改变了人类的交通方式。

汽车逐步发展,成了非常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很快,满大街就跑满了各种小汽车。

于是,就衍生出来一个问题~~


02

开车的人都有钱,嘚瑟,飙车。再加上车辆设计也不成熟,经常发生汽车失控,人仰车翻的事故。

政府为了整顿这种现象,就颁布了一道法令,规定公路机动车的速度在农村不得超过每小时6公里,在城镇不得超过每小时3公里,并且必须派人手持红旗,在行驶前方55米开外对行人和马匹进行预警。

这个法令听起来就很离谱。

最开始的汽车本身跑的不快,还能遵守。到了后来,汽车发展越来越完善,随着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这个法令很快就被打破了。

车辆越来越多,事故不可避免。

既然避免不了事故风险就要想办法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是对于路人的风险。

于是,政府一声令下,所有车主必须证明自己,在撞伤路人的时候,有能力进行赔偿。

证明的方式就是,买车的时候,车主必须要提供自己的银行存款证明 。

银行存款金额大于一定金额,才能购买和使用车辆。


03

新的问题又来了。

一时的存款并不等于永久的经济能力。

而且车主也希望把这个风险转嫁出去。

于是,1896年,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首先开创了汽车保险。

车险作为一个新的保险险种登上了历史舞台。

具体说,保第三者的三者责任险,交10-100英镑,就可承保。

到了1901年,又增加了碰撞、盗抢、火灾,现代车险产品基本就成型了,但是政府没有要求强制购买车险。


04

既然没有强制,自然有很多心存侥幸的车主。

一个著名的案例,1930年,资本家皮特开车撞死一个路人。赔偿金直接把这位资本家干到破产。

这样的例子在当时多如牛毛,引起了很多社会矛盾。

政府只好发起了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保险的宣传。

并在《1930年公路交通法令》中纳入强制保险条款。

交强险诞生了,广告语应该是,“买了交强险,保证不破产,不买交强险,倾家又荡产”。


50

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也越来越多。

2004年5月1日,我国政府在法律上明确汽车责任保险的强制性。

2006年3月21日,国务院第462号文件颁布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06年7月1日,该条例正式施行。

我国交强险正式诞生

随着交强险的全面覆盖,汽车司机不再练习武术。驾校也不教“科目五”了。

哦,对了。我国执行强制保险条例之前,只要发生剐蹭,双方司机一定会就地打一场格斗赛。在当时,刀枪棍棒都是开车出门必备的家什,少林武术则是科目五的必修课程。

发生事故后,责任如何划分,赔偿金额如何确定,全看武功高低。

一般都不劳烦交警。

偶尔叫交警来,是因为人都快被打死了。

当时交警都不学交通法规,学的是《格斗比赛裁判条例》。

有了交强险之后,一般的小剐蹭都是保险公司理赔。双方车主下车握个手,抽根烟,打一下保险公司的电话就解决问题了。

以前随处可以见的“马路格斗赛”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说起来,交强险的普及也障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06

交强险主要保障第三方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其保费是实行全国统一收费标准的。

家庭自用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的价格是950元

车主购买交强险有责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当车主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车毁人亡,最高赔偿金为20万元。

所以,你明白交强险为什么是强制交钱的保险?

“买了交强险,保证不破产,不买交强险,倾家又荡产”。

不买交强险,不允许上路行驶,交警抓到,立马扣车罚款。

不买交强险,不能办理汽车年检、年审,不能办理车辆过户。

不买交强险,却买了商业险,要减去交强保额之后,才能赔偿商业险。


07

——为什么很多业务员不愿意销售交强险呢?

——不是业务员不愿意,是保险公司不愿意。


交强险作为一个公益性的险种,费率设计的原则是盈亏平衡。实际经营中,有很多地区的交强险是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的。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钱的生意没人干。

很多保险公司就不愿意承保交强险。

尤其是一线的大公司。

在这个背景下,业务员出交强险,不但没有提成和绩效,反而会挨批评,甚至扣奖金。


08

可有了交强险,够吗?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因人而异,每个人的风险水平、经济状况都不一样。